1. 安排专门写作的时间段
无论你是已经写了100篇论文,还是正在努力完成你的第一篇,除非你有一个严格的写作时间表,否则开始写作过程是最困难的部分。
写作是一个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和大脑工作的艰难过程。就像任何一种艰苦的工作一样,除非你定期练习,否则你不会成功。如果你一年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只有定期的锻炼才能让你恢复良好的状态。同样,你需要进行这种定期的锻炼,或者我称之为“写作时段”,才能成为一名高产的作者。在你的日常工作安排中选择1到2小时的时间块,并将其视为不可取消的约会。
在确定哪些时间段将用于写作时,你应该选择最适合这种工作的时间。对许多人来说,早晨的效率更高。一位耶鲁大学的研究生在一个学期里,每天早上8点到9点在空无一人的实验室里写作。到了学期末,她惊讶地发现自己在不影响正常实验室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完成了多少工作。此外,早上第一件事就完成最艰巨的任务,会在一天的其余时间里带来成就感。这种积极的感觉会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对我们整体的态度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2. 从大纲开始
如何开始写作? 创建一个详细的outline(大纲)。
大纲将为你的论文形成一个结构;它将帮助产生想法(generate ideas)并形成假设(formulate hypotheses)。
使用表1作为你大纲的起点。包括你的视觉元素(图表、表格、公式、方程和算法),并列出你的发现。这些将构成你大纲的第一层,随着你进一步展开,它将逐渐扩展。
Table 1. Outline — Level 1.
| 1. What is the topic of my paper? |
| --- |
| 2. Why is this topic important? |
| 3. How could I formulate my hypothesis? |
| 4. What are my results (include visuals)? |
| 5. What is my major finding? |
下一阶段是添加背景信息和结构。在这一阶段,你需要将所有想法分组,划分为各个部分:引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以及讨论/结论(Discussion/Conclusion)(见表2)。这一步将有助于增强你工作的连贯性,并梳理你的思路。
Table 2. Outline — Level 2.
| Introduction |
| --- |
| 1. Why is your research important? |
| 2. What is known about the topic? |
| 3. What are your hypotheses? |
| 4. What are your objectives? |
| |
| Materials and Methods |
| 1. What materials did you use? |
| 2. Who were the subjects of your study? |
| 3. What was the design of your research? |
| 4. What procedure did you follow? |
| |
| Results |
| 1. What are your most significant results? |
| 2. What are your supporting results? |
| |
|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
| 1. What are the studies major findings? |
| 2.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implication of the results? |
接下来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与你的导师和同事讨论论文的想法。
通过交流思路,人们能够理清并组织想法,从而明确方向,避免在无效写作上浪费时间。制定大纲是交流想法和交换意见最有效的方式。此外,这一阶段也是决定将论文投稿至哪本期刊的最佳时机。很多人会列出三个投稿选项,并与导师和同事进行讨论。拥有一个期刊优先级清单将有助于在论文被拒稿时迅速完成转投提交。
3. Continue with drafts
将你的大纲复制到一个单独的文件中,并对每个要点进行扩展,添加数据并详细阐述内容。
在撰写第一稿时,不要屈服于修改的冲动。不要因为想换一个更好的词或更好的表达而放慢速度;也不要停下来改善句子结构。尽管将你的想法倾注到论文中,修改和润色应留到之后再做。
很多学生抱怨自己写作效率低,是因为“写作障碍”(writer’s block)。盯着空白的屏幕确实令人沮丧,但你的屏幕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空白:你已经有了文章的模板,所要做的只是填补空白。
当科学家开始撰写研究论文时,他们早已有了数据文件、实验记录、材料和实验设计笔记、一些图表和结果表格。他们需要做的只是仔细整理这些材料,并将其组合成一篇完整的论文。
3.1. 先写Materials and Methods
如果你仍然难以开始撰写论文,那么可以先写“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部分。这一部分最重要的目标是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方法,提供足够的细节和文献引用。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让其他研究人员能够评估并重复你的实验。
撰写“材料与方法”是一项严谨而耗时的任务,需要极高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因此,在你完成初稿后,应尽可能多地向同事寻求反馈。这一部分的读者越多,越有助于你发现逻辑漏洞并提升技术表达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3.2. 结果(Results)
在描述你的结果时,要清晰、简洁且客观(clear, concise, and objective)。
你的结果(Results)部分应分为若干段或小节,每部分应包含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数据(包括文字描述和图示,如表格、图形、示意图、算法和公式)以及对数据的解读。在多数期刊的写作规范中,你需要对图示中的数据进行有意义的总结,并解释最重要的研究发现。注意,文字内容不应重复图示中的具体数据,而应突出其关键点。
在标准研究论文的结构中,结果部分通常不包含对数据的深入解释或讨论,而是将其留到“讨论(Discussion)”部分。然而,现实中,解释往往逐渐且悄然地渗入到结果部分中:“对数据的筛选、归纳和总结科学发现本身就是强解释性的过程。我们在研究报告中并不会让数据自行‘说话’;在总结结果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替读者进行解释”[10]。因此,许多期刊(如《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采取了结果/讨论合并的结构,在结果呈现后立即给出解释。
本节另一个关键点是要构建一个全面、有根据的论点或充分研究的案例。这意味着你应有选择地呈现实验数据,仅保留那些有助于读者理解主要发现的实验细节。即便你进行了20次实验、积累了大量数据,也不意味着应将所有记录都写入论文。你需要明确区分“数据”和“结果”,删去那些可能令读者困惑和分心的冗余内容。
当然,这种“构建论证”的做法不能被误解为数据操控或伪造——那是蓄意歪曲数据和结论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果你的某些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必须如实呈现,并提供合理解释。
此外,正文中不应出现无关或边缘性的信息,包括冗余性的开场句,例如例句6:
- To show our results, we first introduce all components of experimental system and then describe the outcome of infections.
这样的冗长写法只会让句子变得复杂,掩盖核心信息。一个常见的“冗余来源”是不必要的强调副词。如“clearly(显然)”、“essential(重要的)”、“quite(相当)”、“basically(基本上)”、“rather(有些)”、“fairly(相当)”、“really(真的)”和“virtually(几乎)”等,这类词不仅增加了句子的字数,还会降低结果的可信度。它们诉诸读者情感,削弱客观性,例如例句(7):
7a. Table 3 clearly shows that …
7b. It is obvious from figure 4 that …
另一个冗余来源是名词化表达,即将动词或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并搭配“be、have、do、make、cause、provide、get”类虚词,或“there is/are”结构。例如例句(8):
8a.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re is a disruption of membrane asymmetry.
8b.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n argument that stem cells repopulate injured organs.
上述句子中的“disruption(破坏)”和“argument(论点)”这类抽象名词不仅不能增强句子的表达力,反而使语言显得冗杂、含混。
为增强表达,应避免不必要的名词化,采用更直接、生动的表达方式,如下所示(9):
9a.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embrane asymmetry is disrupted.
9b.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stem cells repopulate injured organs.
3.3. 引言(Introduction)
在撰写“方法”和“结果”部分的过程中,许多作者都会偏离原先的提纲。因此,在继续撰写引言(Introduction)之前,请重新阅读你的“方法”和“结果”部分,并调整提纲,使其与你当前的研究重点保持一致。
更新后的提纲将帮助你重新审视整篇论文的整体架构,包括主题、核心观点以及写作目的,这些都是撰写高质量引言所必需的。
构建引言部分最有效的方式是遵循三步式结构(Three-Move Approach),如下表所示:
Table 3. Moves in Research Paper Introductions.
| Move 1. Establish a research territory |
|:--- |
| a. Show that the general research area is important, central, interesting, and problematic in some way; |
| |
| Move 2. Find a niche |
| a. Indicate a gap in the previous research, or extend previous knowledge in some way. |
| |
| Move 3. Occupy the niche |
| a. Outline purposes or state the nature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
| b. List research questions or hypotheses; |
| c. Announce principle findings; |
| d. State the value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
| e. Indic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paper. |
Adapted from Swales and Feak [11].
使用你的提纲中的“研究步骤”(Moves)和关键信息,可以高效地写出引言,而且不会遗漏重要内容。
当你确立“研究领域”(Move 1: Establishing the territory)时,是在为你的研究建立背景,并强调研究主题的重要性。
在确立“研究缺口”(Move 2: Establishing a niche)时,你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足或未解决的问题,这一步让你进入学术对话中,明确你工作的意义所在。
而最后的“占据研究缺口”(Move 3: Occupying the niche)则是对你研究工作的简明介绍,强调你的论文贡献和重要发现。
这三步结构有助于读者快速判断自己对论文的兴趣,也直接影响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甚至可能决定评审人是否愿意继续审阅你的论文。
一些作者错误地以为,读者应该“读完整篇文章”来了解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因此,很多初学者在引言中没有简要展示他们的实验方法和主要结果,而是留到后面部分才说明。这种“悬念式”的写法并不适用于科学写作。科学写作应当直接明了,在引言中用一两句话概括研究方法和主要发现,以便立即吸引读者兴趣。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作者误以为读者一定了解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在引言中忽略了相关说明。但这是错误的,因为引言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讨论某个研究问题本身是否重要,而是明确阐述你的研究贡献及其意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引言篇幅通常不宜过长。对于大多数期刊,引言长度一般在250到600字之间,虽然简短,但它可能是整篇论文中最难写、也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 在引言部分吸引读者的兴趣,明确展示引言的所有要素,并指出本研究的新颖性。
3.4. 结果讨论(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
由于每篇论文的研究结果和发现都是独一无二的,讨论部分在长度、形式和结构上也各不相同。然而,尽管如此,撰写该部分仍有一些通用的原则。了解这些“规则”或“步骤(moves)”,可以帮助你写出一个全面解释研究结果的内容。
讨论部分的目的是将你的研究发现置于更广泛的研究背景中进行解读,并“解释研究发现的含义以及其重要性,同时避免表现出傲慢、居高临下或令人不快的态度”[11]。
在引言中,你从宏观到微观、从背景铺垫逐步聚焦到你的研究问题;而在讨论部分,则是从总结研究发现开始,再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研究背景,如表4所示。
Table 4. Moves in Research Paper Discussions.
| Move 1. The study’s major findings |
|:--- |
| a. State the study’s major findings. |
| b. Explain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your finding. |
| c. Consider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of the findings. |
| |
| Move 2. Research Context |
| a. Compare and contrast your findings with those of other published results. |
| b. Explain any discrepancies and unexpected findings. |
| c. State the limitations, weaknesses, and assumptions of your study. |
| |
| Move 3. Closing the paper |
| a. Summarize the answers to the research questions. |
| b.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 by stating applications, recommendations, and implications. |
Adapted from Swales and Feak and Hess [11,12].
讨论部分的开头段落。按照表1中的步骤,最好以研究的主要发现作为开头,这些发现为你在引言部分提出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答案。最常见的开头短语是“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 . .,” or “In this study, we have shown that . . .,” or “Our results suggest . .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先提醒读者研究问题,甚至提供简要的背景信息,然后再给出答案可能更有意义。这在研究人员呈现多个发现或者提出了不止一个研究问题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你对研究主要发现的总结之后,应该接着阐述这些发现的重要性。初学者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假设自己的发现的重要性。即使这些重要性对你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读者来说可能并不明显。将发现及其重要性传达给读者,与提出你的研究问题一样重要。
另一个有用的策略是在第一步就采取主动,预测并评论结果的其他可能解释。解决潜在的疑虑可以避免你收到关于结果解释错误的痛苦评论,也会让你看起来像一个深思熟虑且体贴的研究者。此外,对其他可能解释的评估可能会帮助你逻辑地过渡到讨论部分的下一步: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部分的目标是展示你的发现如何融入当前研究的整体图景,以及你如何为该主题的现有知识做出贡献。这里也是讨论任何可能扭曲你论文整体图景的差异和意外发现的地方。此外,通过展示研究的局限性、弱点和假设来界定你研究的范围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会为你的科学家形象增添谦逊。然而,一定要确保你不要以压倒性的问题来结束你的论文,这些问题可能会掩盖你的发现。尽量提出可行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如果你的投稿不需要单独的结论部分,那么增加一段关于“要点”的内容是必须的。这应该是一个一般性的陈述,重申你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并增加其科学意义、实际应用或建议。
正如在你论文的其他部分一样,清晰准确的语言和简洁全面的句子至关重要。然而,除此之外,你的写作还应该传达出信心和权威性。展示你语气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主动语态和第一人称代词。在清晰和简洁的陪伴下,这些工具是说服读者接受你的观点和想法的最佳选择。
▲ 以简洁而有说服力的语气呈现原理、关系和一般性结论。
4. 最佳的修订策略
正如最珍贵的钻石在未经打磨之前不过是一块普通石头,你的研究成果和想法若未经细致修订,也可能被忽视。即便初稿力求逻辑清晰、内容完整,它仍可能显得生硬。论文最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稿件进行修订和编辑的能力。
论文修订通常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层面[13]:
进行宏观修订的有效方法是先梳理论文的核心观点大纲。从整体角度审视全文,大纲能帮助你判断研究内容是否条理清晰、结果是否逻辑严密,以及讨论是否紧扣引言中的研究问题。同时,你可以发现内容缺失或信息排列不当的部分,从而优化结构,使论文论证更为有力。
随后,应逐节进行修订。短段落有助于眼睛适应写作风格,并保持发现问题的敏锐度。在关注内容和结构时,应暂缓对句子和语法的微调,优先确保论点连贯与逻辑清晰。经验丰富的研究者在宏观修订上的修改次数,往往是新手的三倍。修订是一项复杂但必要的技能,需要长期实践方能熟练掌握。
与宏观修订的线性过程不同,微观修订是非线性的。其目标是打磨论文表达——段落、句子与用词。微观修订无需按论文顺序进行,你可以从结尾或不同章节入手,甚至倒序逐句逐字校对。
掌握自己的常见写作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修正非常关键。每位作者都有特定的写作习惯,这些问题对学术写作的重要性堪比记住朋友的生日。列出这些问题并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搜索。例如,如果你常使用缺乏总结词的指示代词,可搜索“this/these/those”并逐一检查;若过度使用强调词,则可搜索“really”或“very”并删除不必要的部分;类似地,可搜索“there is/are”或“and”以避免冗长句。
最后,应将论文分享给朋友、同事或写作顾问,尽量获取多方反馈,尤其是来自非本领域专家的意见。耐心倾听,无需为写作辩解。整理反馈后,再决定哪些修改必要以及如何执行。虽然有些研究者会陷入无休止的修订循环,但在科学写作中,五至七稿已属正常。若难以自控,可设定并严格遵守截止日期。
5. 论文提交
此时,不妨为论文的完成小小庆祝一下。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已尽全力。若期刊拒稿,可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再投稿。重要的是,你已经完成了科研成果的展示,这是最大的成就。
---
【参考】
- Whitesides, G. M. Whitesides’ Group: Writing a Paper. Adv. Mater. 2004, 16 (15), 1375–1377. https://doi.org/10.1002/adma.200400767.
---
【拓展】
- 原创研究论文的标准格式 #114
- 论文投稿的过程(The Editorial Process) #115
- 学术论文发表指南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