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科研论文时制作用于发表的表格的指导原则。
表格在许多方面与图(Figures)的处理方式类似。
何时使用表格?
当以下情况出现时,应使用表格:
数据难以用文字清晰表达;
需要呈现大量精确数字;
或当表格格式能更好地展示数据之间的有意义关系时。
表格应补充(supplement)文字和图,而非重复(duplicate)它们。
某些内容更适合以文字叙述形式呈现,例如红外吸收(IR absorption)或核磁共振(NMR chemical shift)的结果,除非它们是论文的主要讨论主题。在许多情况下,用一张包含代表性数据的表格即可表达主要观点,无需多张表。
---
如何引用表格?
所有表格都必须在正文中被提及或讨论,并按名称与编号标识。
“Table” 一词在后接表格编号时需首字母大写。
表格应按正文出现顺序依次编号,可用阿拉伯数字或罗马数字(依出版物要求):如 Table 2 或 Table IV。
按顺序讨论表格:Table 1 在 Table 2 之前讨论,依此类推。
---
如何制作表格?
表格有两种类型:非正式表格(informal/in-text)与正式表格(formal)。
理解这些区别十分重要,因为制作表格的成本高于文字,且表格越大成本越高。一个结构合理、内容有意义的表格物有所值;反之则浪费且无法提升论文质量。
- 表格应当简洁、清晰、节省空间。若有多个小表格,可考虑合并。
- 当多张表中有相同列或相似数据类型时,通常可合并。
- 在所有表格中,应保持术语、符号、缩写的一致性。
---
表格宽度(Table Width)
- 表格宽度取决于各列宽度。
- 期刊中,最多6列的表格可适应单栏;最多13列的表格可适应双栏。超过双栏的表格应**旋转90°**横向排版。
- 图书中,8列以内的表格可放在页面宽度内;9–12列的表格需横向排版;更大的表格可跨两页。
- 若表格过宽,应考虑拆分为数个小表。
---
格式与版式(Formatting and Style)
---
标题(Title)
---
列标题(Column Headings)
每列必须有标题,用以说明该列内容。若信息适用于所有列,应放入通用脚注。
若一个标题涵盖多列,应使用一条横跨多列的线(straddle rule),并在下方分别列出具体列标题。
仅含计量单位的列标题是不合格的,除非该列位于跨列标题下。
尽量简短,最好不超过两行;可使用缩写或符号。
保持与正文及其他表格标题一致。
对于非标准缩写,应在脚注中定义。
变量后可加上单位,如用逗号、斜线或括号区分。
---
列内容(Column Entries)
左侧首列通常为索引列(stub column),其余列均与之对应。
索引项应逻辑清晰、语法一致,并与正文用语保持一致。
若有次级条目,应适当缩进。
对齐规则:
其他规范:
---
脚注(Footnotes)
脚注可分为两类:
通用脚注(General Footnotes):适用于整张表,如:
- 通用单位;
- 频繁使用的符号或缩写说明;
- 实验条件(若正文未描述或不同);
- 数据来源及参考文献等。
特定脚注(Specific Footnotes):适用于单个或少数条目,如:
特殊单位或符号;
特定数据的统计显著性;
特定数据的实验条件或来源等。
部分出版物(如书籍)采用“Note”和“Source”标注通用脚注与来源;
其他出版物要求所有脚注均使用上标字母。
应查阅目标出版物的具体要求。
规范:
上标使用斜体小写字母(a, b, c…),从表格左上到右下依次编号。
脚注以叙述形式书写,使用标准标点;短语如 “ND, not determined.” 或 “x = 23.” 可接受。
每个脚注均需在正文或表题中有对应引用。
---
何时使用列表(Lists)?
有时需要展示大量项目(如化学名称)。若项目太多无法嵌入正文,可在部分出版物中改为列表(list)形式。
条目应按字母顺序排列,除非另有逻辑顺序。
列表既非图,也非表,应有未编号标题。
在 ACS 期刊中,列表可视为非正式表格,甚至作为图表处理。
---
【参考】
- 《The ACS Style Guide》 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