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物开发的流程大致可划分为药物发现(Discovery)和药物开发/生产(Development & Production)两大阶段。从药物靶点的确定到最终的大规模生产和质量控制,都需要高度集成的技术平台。
药物发现阶段:寻找并优化先导抗体
药物发现是抗体药物研发的起点,目标是找到具有理想结合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的先导(Lead)抗体分子。
1. 靶点确定与抗原制备
2. 抗体生成与筛选
这一步是获得特异性抗体的核心,常用的方法有:
免疫动物与杂交瘤技术: 将抗原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如小鼠),引发免疫反应,然后将动物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从中筛选并克隆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株。
抗体库技术(如噬菌体展示): 构建大容量的抗体库(如全人抗体库),通过“生物淘选(biopanning)”技术富集与抗原结合的抗体克隆。
单B细胞技术: 高通量地从单个B细胞中分离和克隆天然配对的抗体基因。
3. 先导分子鉴定与优化
高通量筛选与测序: 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大规模筛选和鉴定(如高通量ELISA、流式细胞分选),并进行抗体基因测序,以确定正确的重链和轻链序列。
功能和成药性评估: 筛选出的抗体需进行详细的功能验证,包括:
抗体工程改造: 对于非人源抗体,通常需要进行人源化,用人类基因替换非结合区,以减少人体免疫原性;同时进行序列优化,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药物开发与生产阶段:从小试到商业化
在确定了具有优秀功能和成药性的候选分子后,研发进入临床前开发和商业化生产阶段。
1. 细胞株构建与上游生产(发酵)
2. 下游纯化与制剂
抗体纯化(Downstream): 将发酵液中的目标抗体分子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通常采用多步层析(Chromatography)技术(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等)进行高效精纯,去除宿主细胞蛋白、核酸、病毒等杂质,以满足药品极高的纯度要求。
质量控制(QC): 对纯化后的抗体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结构分析、纯度、效价、内毒素残留、不均一性等,确保产品符合法规和质量标准。
制剂灌装: 将高纯度的抗体配置成最终的药物剂型,并进行无菌灌装。
3. 临床前与临床研究
- 治疗性抗体的功能增效 #68
- 如何确定抗体治疗的有效靶位? #69
- 治疗性抗体的规模化生产 #70
- 抗体高效表达体系的建立 #71
- 全人抗体库的大规模筛选 #72